提振内需背后 楼市或进入新一轮释放周期
金融投资网记者 林珂
在提振内需的大背景下,楼市或将进入新一轮释放周期,加之收储存量房、闲置用地有望在资金等方面再获进一步支持,且央行多次提及“择机降准降息”,流动性释放后有望较大规模涌入楼市。有行业人士指出,伴随行业出清步入尾声,高毛利项目有望集中结转,因此房企的盈利能力边际或有显著改善,修复弹性较大的稳健型低估值房企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稳内需或加码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稳住楼市写进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据报道,多个一线城市正在进行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相关政策的研究及储备工作。天风证券分析师王雯指出,出口波动背景下,地产“止跌企稳”为稳内需关键,后续政策增量预期良好。近期关税影响下板块出现调整,板块配置性价比提升。
根据中指研究院统计,截至4月10日,全国各地公示拟使用专项债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的数量约850宗,总面积超4000万平方米,总金额达1282亿元。从已发行债券特征看,截至4月10日,广东、四川、湖南发行的用于收购存量闲置土地的专项债总金额约为402亿元,涉及166个项目。在166个项目中,债券发行期限最短的为3年,80个项目发行期限为5年,17个项目为5+2年,68个项目为7年。
太平洋分析师徐超则指出,目前全国多地公布拟使用专项债收购存量闲置土地收储金额超过1200亿元,已经有发行落地的包括三个省份,合计金额略超400亿元,占比约三分之一,预计将有更多地区参考已发行专项债省份的做法,后续土储专项债发行速度有待加快。此外,专项债“自审自发”试点地区落地速度将相对更快一些。不过,考虑到收回收购土地仍面临抵押债权关系、收购定价等方面的问题,后续政策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行业基本面拐点或将近
政策表态“促进房地产行业止跌企稳”,基本面拐点或将近,增量政策预期持续。王雯表示,交易端的市场“底部共识”增强,“短线政策博弈+中长期估值修复”逻辑更加顺畅。配置方向上,建议优先考虑非国央企受益于化债、政策纾困、需求改善等多重逻辑下的困境反转;具备投资及改善产品优势的龙头房企独有的周期韧性;区域型企业受益于其城市基本面分化及市占率提升逻辑;二手中介受益于存量交易景气度提升。其中,低估值优质非国企及地方型企业受益于融资、收储等政策的弹性空间或更大。
开源证券分析师齐东也认为,3月以来,伴随房企供应放量、营销力度加强,节后购房需求集中释放,核心城市销售企稳复苏,2025年前三月销售数据降幅持续收窄,市场修复进程加快。4月仍为传统地产成交旺季,跟踪的重点城市4月前两周成交数据仍保持增长,预计二季度市场将延续弱修复态势。建议投资者关注布局城市基本面较好、能够把握改善型客户需求的强信用房企绿城中国、招商蛇口、中国海外发展、建发股份、滨江集团、建发国际集团、中国金茂;住宅与商业地产双轮驱动,同时受益于地产复苏和消费促进政策的新城控股、龙湖集团;二手房交易规模和渗透率持续提升,房地产后服务市场前景广阔的贝壳-w、我爱我家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