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资讯 / 信心从何而来|楼市回稳的最新迹象

信心从何而来|楼市回稳的最新迹象

君君
君君管理员

  “地王拍出当晚,我们门店就成交了两套。”二手房经纪人刘阳边说边戴起电瓶车头盔,准备出发带看。3月末,这家中介门店所在的上海静安区大宁板块,宅地拍出楼面价92659元/平方米,成为单价地王。地王拍出的首个周末,这家中介门店新增了28组带看预约。

  近200公里外的杭州,钱江新城二期的一售楼处沙盘前,也围满了购房者。“隔壁地价都突破4万元了,摇号概率会不会更低?”手持项目户型图的金先生正询问着置业顾问——该项目周边地块在11个月的时间里,成交楼面价已上涨近1万元。

  今年一季度,中国核心城市的土拍情绪明显升温。上海、杭州成交的住宅用地分别以29.0%、43.3%的平均溢价率领跑全国,北京、成都等城市的地块成交楼面价也创下新高。同时,部分远郊或二三线城市的优质地块,房企举牌意愿也在增加。

  据澎湃新闻统计,仅在3月25日至28日4天时间内,上海、杭州、成都的土拍市场就接连拍出5个地王。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3月份,一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继续上涨,上海新房价格环比上涨0.7%领涨全国;杭州、成都环比均上涨0.5%位居其后。

  楼市复苏了吗?

  市场预期转变了吗?

  杭州钱江新城二期的潮语映月轩售楼处内,人头攒动。金先生和爱人已接连两天到访,“我从3月初才开始看房,一方面是感觉市场回暖了,我挂牌的房子没有遇到传说中的‘大刀’;另外就是旁边出让的地块楼面价不断攀升,以后没有限价盘了。”

  潮语映月轩所在地块于2024年4月成交,楼面价3.2万元/平方米。2024年12月,一路之隔的地块楼面价升至3.76万元/平方米。到今年3月,附近地块楼面价已达4.18万元/平方米。

信心从何而来|楼市回稳的最新迹象

  交谈中,金先生询问项目销售人员,“旁边的地,比我们这个项目地价贵了将近1万元吧?”

  “地价上涨后,一些删掉我微信的客户又开始打电话来咨询。”项目营销人员感慨,“之前有些客户不着急,多个地王出来以后,购房情绪明显紧张。”

  去年10月,杭州全面取消新房限价。作为上城区唯二的限价盘,潮语映月轩的表现或是杭州新房限价项目的一个缩影。该项目前四期报名登记的购房者在400-500组。3月中旬项目加推,第五期报名的则超过1200组,成为钱江新城二期板块首个拼社保的楼盘。

  杭州西湖区的杭铁万科·云耀之城项目也是同样场景,楼盘限价2.8万元/平方米,周末项目日均到访量150组至200组。销售人员介绍,“今年2月,绿城在一路之隔拿了块地,楼面价18477元/平方米,创云谷板块新高。业内预测未来销售价格在3.5万元/平方米左右。”

信心从何而来|楼市回稳的最新迹象

  不只新房项目,二手房市场也泛起涟漪。

  拱墅区湖墅板块,中介门店里张经理正忙着和房东打电话:“您坚持不下调价格吗?”

  今年1月,板块内一宗地块被多家房企争抢,溢价率达71%,6.48万元/平方米的楼面价刷新杭州单价地王。“一天调整一个价”,区域内经纪人提到,地王诞生后,周边次新房房东心态明显发生变化,购房者也同样买单。“杭曜置地、绿城馥香园等楼盘成交量开始增多,成交价回稳”。

信心从何而来|楼市回稳的最新迹象

  同样情形也在上海上演。太平洋房屋大宁板块一名经纪人提到,静安区大宁板块地王诞生后,一些原本观望的买家开始出手,交易周期明显缩短。与此同时,近1/3的业主选择下架观望,地块旁边的永乐苑、大宁瑞士花园等楼盘有业主上调价格。

信心从何而来|楼市回稳的最新迹象

  地价往往被视作房价的先导信号。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表示,地王的诞生通过“面粉贵过面包”的逻辑传递涨价预期,短期会刺激购房者提前入市,带动成交量价波动。长期来看,地王显示出核心城市优质地块供应短缺与房企补仓需求的矛盾,也预示着出现地王的城市房价有结构性支撑。

  房企为何要抢地王?

  “去年底以来,更多房企选择高溢价获取优质地块。”一位关注土地市场的业内人士说道。

  进入2025年,核心城市核心板块的土地竞拍激烈程度有增无减,甚至出现“面粉贵过面包”。同时,大房企重回部分二线甚至三四线城市寻找结构性机会,地块竞争加剧。

  重仓杭州的本土房企绿城中国相关人士表示,公司旗下项目外省客户占据一定比例,这些外省购房者有些是被杭州“六小龙”等产业概念吸引来的。“杭州已经全面放开限购,我们接触到很多温州、台州的客户,他们看好像杭州这样的热点城市,为子女提前买房,也是做资产配置。”

  官方披露的数据显示,杭州已连续10年实现常住人口两位数增长。2024年末,杭州市常住人口1262.4万人,比2023年末增加10.2万人。成都的常住人口规模已20年持续上涨,2024年年末常住人口2147.4万,与北京(2183.2万)人口规模比肩,而上海的常住人口超过2400万。

  “这轮地王有一个共性,基本都位于经济发达的一线或新一线城市。”在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房地产专委会主任王业强看来,这些城市产业结构多元,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尤其是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形成强劲的住房需求。

  多位地产业内人士提及,核心城市采取多批次、缩量提质供地策略,将形成“优质地块-高溢价成交-市场信心提振”的正向循环。

  以上海为例,克而瑞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上海加强核心优质区域的土地供应比例,年初预供地公告规模同比上升13%,平均供地容积率从1.87下降至1.78,极少数高容积率项目均为城市核心地块。

  又如,杭州西湖区蒋村地块成交楼面价达8.8万元/平方米,地块容积率仅1.1,板块内超8年未有宅地供应;成都锦江区金融城三期宅地成交楼面单价冲破4万元,板块规划利好较多。海淀区地块的楼面价直接将北京宅地带入“10万元+”时代,地块位于海淀区核心区,临近中关村软件园、上地信息产业基地,高科技企业聚集、职住平衡需求突出。

  梳理高溢价拿地房企的表态,核心板块与高素质地块已成为头部房企低风险配置的首选。

  “比我们的预期还是低的,位置地段、低密度造就了地块的稀缺性。”建发国际集团董事会主席林伟国谈及竞得的杭州“地王“项目时说道。这家公司3个月内已接连拿下北京、成都、杭州3个地王,耗资158亿元。

  政府的供地节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房企的竞拍热情。绿城中国行政总裁郭佳峰透露,预计杭州今年全年70%左右土地会在上半年推出,大家担心上半年不拿地下半年拿不到。

  建发国际集团行政总裁田美坦也表示,据其观察:多地政府供地策略上有所调整,更注重核心区优质地块的供给,这些地块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强,自然会获得更多的竞争,结果就是溢价率比较高。

  更重要的是市场回暖带来的信心。

  “2024年第四季度至今,一系列利好政策推动下,部分城市房价止跌回稳,市场信心及活跃度提振,关键指标迎来修复。我们在成都、上海等拿了少数自操盘项目为了打造标杆;更重要的模式是开展多元合作,比如在杭州、长沙、北京、成都等不同项目和房企进行合作。”贝好家相关人员说道。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市中心,部分远郊也存在结构性机会。今年4月,龙湖集团联合体以溢价9.55%、总价15.37亿元竞得上海奉贤新城一宗商住地块。龙湖集团上海公司人士介绍,“拿地最直接的原因是龙湖奉贤新城项目观萃拿地7个月‘三开三捷’,接近清盘。”

  郭佳峰介绍,“去年浙江省内三四线城市的土地竞拍见不到大型央国企,今年他们看到了我们在这些区域项目获利颇丰,也忍不住一起来竞争。”

  市场回稳信号正向更多城市扩散。南京、天津、长沙、郑州、沈阳、苏州等城市的优质地块,在今年的土拍市场中,房企的举牌意愿也在增加。

  长期关注土地市场的研究人士认为,地王的出现将重塑市场价格体系,随着限价退出舞台,新房的定价将和二手房并轨回归市场,对于高溢价拿地的企业而言,如何用好的产品打动购房人成为一大功课。

  买房的时机到了吗?

  地王已经成为街头巷尾的话题,记者走访中,连地王旁农贸市场内的门卫大爷都能直接报出地块位置和价格。

  但是,地王出现并不意味着城市房价整体回升。杭州贝壳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3月份调价记录的房源中,88%的房源降价,相较2月份91%的比例减少,反映市场整体以价换量主基调未变,但也折射出部分业主心态的异动。

  中介门店之中,仍有购房者在犹豫:“心里还有点打鼓,就怕买了之后房价还会下跌。”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京津冀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赵秀池认为:“房价走势是一个重要考虑因素。但房价本身是市场供求关系的反映,随着宏观经济周期以及供求关系变化出现涨跌是正常现象,如同买股票一样,购房人很难买在最低点。当前正处于市场谷底,对于刚需和改善性需求,如果不接受租房,可以入市。”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表示,“近期购房政策宽松程度堪称历史之最,刚需和改善性需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入场。”

  当前,首套房、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统一降至15%,是自2000年以来二套房首付比例的最低值;房贷利率也降至历史低位。

  税费政策方面,全国范围内,购买家庭唯一及第二套住房,不超过140平方米的按1%缴纳契税;购买2年以上(含2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增值税。

  澎湃新闻梳理了近十家房企管理层的表态,观点普遍集中为:房地产行业经历三年半深度调整,相信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随着供求关系改善及政策持续发力,市场的信心正在恢复之中。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3月份,一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继续上涨,二手房价环比由降转涨;二三线城市房价环比总体降幅收窄。具体到城市层面,上海新房价格环比上涨0.7%领涨全国;杭州、成都新房价格环比均上涨0.5%位居其后。二手房方面,杭州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1%,涨幅位居全国第一;北京、上海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0.5%及0.4%排第二、第三。

  此前统计局的一份调查显示,2月70个大中城市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中介机构中,预期未来半年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保持稳定或者上涨的受访从业人员比例为71.8%,比上月上升2.8个百分点,市场机构预期总体稳定。

  “去年以来各地出台了多项楼市优化政策,一部分购房者觉得市场可以就买了。但因为出了地王,让原本不打算买房子的人杀进来投资,目前来看是不现实的。”一名地产分析师说道。

  多数观点认为,这一轮“地王”主要集中在核心区域和热点板块,对整体市场的影响有限。当前地王叠加“小阳春”行情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但能否持续成交放量且价格企稳仍需时间检验。

  “至少在涨价预期未被证伪,即这些高溢价地块项目的开盘去化兑现之前,短期市场仍将保持谨慎偏乐观的态势。”一位房地产业内人士说。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